溺爱是一种教育错误,会使孩子不能承受现实与愿望之间的差距,他们对自已生活的世界提出很高的、不现实的要求。。。。。。。溺爱的根源,在于教育者这方面常常有心理困惑、心理不平衡,或想借孩子在社会上出人头地、显示自己。”《不罗克豪斯百科全书》是这样描述“溺爱”的。和我 交谈的所有幼师、教育顾问及学校教师等有关人员都认为,溺爱是最可怕的教育错误之一。
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认为溺爱孩子的父母犯了以下错误:1、他们不能坚持原则,给孩子定下模棱两可的规范或根本就没有规范。2、不交给孩子待人接物的“游戏规则”,就算有时给另外规则,孩子不执行的话,他们也不闻不问、不了了之。3、他们寻找各种借口,为孩子犯下的错误推给对方。4、尽管孩子显而易见是犯了错的,但他们却护短或者粉饰太平5、尽可能去实现孩子的每一个愿望,对他们来说几乎就是一种崇高的使命。列出这种种“教育罪行”,对参加“定期餐会”的人来说,可以在聚会时声讨声讨“今天的青少年”,但对我们来说却没有解决问题,我们要寻找溺爱的根源,我想试一试。
父母如何溺爱孩子,首先我们要区分物质上的溺爱和社会化的溺爱,也叫情感上的溺爱,关于物质上的溺爱,前任已经谈得很多,可以确定,当一个孩子得到两三倍他本想得到的东西时,就是溺爱。很多家长根本不去过问孩子是否真的需要这些东西,而是一味地懑足孩子的每一个愿望。结果是什么都过剩,吃的。喝的、穿地比如零食、玩具、零用钱及其他种种。我认为这种“过度喂养”是一大罪恶,再好看、再舒适的儿童房也不会让儿童自动地变得更快乐、更懑足。正好相反!这种“过度喂养”会引发孩子一种独特的恶劣情绪。。很多家长之所以溺爱孩子,是因为他们想证明,他们是多么地为孩子着相。
我的问题是:家长为什么没有想过,以东西来收买孩子的好感或爱,是不可能的!孩子是不可被被“贿赂”的,这是一件可以令人感到神奇、欣喜的事儿。许多精于算计的成年人会被或大或小的“好处”诱惑,孩子却不吃这一套。其实,孩子对自已拥有多少东西是无所谓地,这可以从孩子对待这些东西的态度上看出来,比如这件玩具是他当时非要不可而且也马上就得到的,因为妈妈受不了孩子的乱摸硬泡,可没几天,玩具就丢再了一边。每个被社会化溺爱的孩子都认为,他是世界一切的中心,整个宇宙都必须围绕着他转,在行动上的表现时:在父母谈论什么话题时,他总是插话,用自已的愿望、要求和问题打搅别人。
假如在教育中很少注重或者根本不注重社会能力的培养,就是溺爱孩子,让孩子学习与他同年龄相适应的基本规则和价值观念,是十分重要的。说到陈旧,事实上,大部分成年人自已做事也是矛盾的,他们常常使用双重标准:一方面,在他们自已遇到不礼貌、不懂谦让的青少年时,以上所谓的“陈旧过时的东西”对他们就很重要,另一方面,对青少年而言,成年人并不是在助人为乐、有节制等其他社会道德方面做孩子的好榜样。